东莞港资电镀厂遇转型之痛
电镀厂资讯:据港媒报道,近年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以中小企为主打的港商遭遇转型还是转移的“十字路口”,近期东莞便有13家港资电镀厂因环保不合格而面临搬迁。
据报道,东莞协忠电镀城内仅剩数间厂房仍在开工。有电镀厂商透露,广东电镀行业虽占内地产能的半壁江山,但逾8成为中小企业,受环保政策影响大。电镀厂数量亦从2011年的6000多家锐减至今天近5000家,降幅达近2成,而其它污染行业情况亦大同小异。
“受搬迁消息影响,很多合作企业都不敢把单下给我们,一些工人亦因电镀厂‘前途未卜’而离去。”港资合丰电镀厂老板刘先生苦笑道,现在业务员每天在办公室“拍乌蝇”,而3层的厂房只有一楼仍有几位工人在开工,但很快亦面临缺乏订单而停产的窘境。
昏暗的厂房熏陶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坑洼的地板亦积有大摊污水。望着工作20余年的旧厂房,刘先生神色暗淡称,当初港企大举迁入内地时,带来先进的经验技术。但港人守成心态重,对设施升级不积极,而期间内地经济日新月异,今天近8成污染企业环保标准已远落后于内地新标。除电镀外,东莞亦在整顿漂染和洗水等工厂,这些行业均面临搬迁入环保基地或关停淘汰的命运。
但电镀等污染行业的特殊性决定每次搬迁均是“生死挣扎”。因生产设备长期与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接触,或已用水泥砌好难以搬迁,强行转移将致大部分设备在搬运过程“毁于一旦”。港资中华电镀厂的游先生便有此惨痛经历,搬迁过程中近7成设备损毁,而重新购置基础设备、建造地面及废气工程等款项高达900多万元人民币,相当于重新投资一家新厂。
“重新投资”或“金盆洗手”另寻出路?这是摆在每位港商面前的抉择,与其它行业截然不同,大部分污染企业的老板均为“厂二代”甚至“厂三代”,本行业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电镀厂的招牌从阿爷手上传下来至今,不敢随便易行。”兴华电镀厂的萧先生称,正如其它港商一样,他亦认可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但对电镀外的其它领域一无所知,想转行亦缺乏一技之长。
刘先生最近频繁在三楼处遥望仅一街之隔的新电镀城。“从对面彷佛见到协忠的过往。20年前协忠是东莞为数不多的电镀城之一。”虽然新电镀城已成当地环保项目,但刘先生称,若港企自身没有忧患意识,不紧跟时代要求,20年后又将重蹈协忠命运。
对此,香港商会相关负责人称政府应了解企业的难处并给予扶持和补助。而有港商则称政府可统筹企业接入现有环保设备,避免整体搬迁出现劳民伤财。
香港商会广东地区会长林卫智告诉记者,东莞13家港企面临的情况是整个珠三角传统污染类企业的缩影。目前大部分洗水、染布等港企的环保条件和设施已落后于新要求,故最先感受到政府敦促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
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日荣认为,近年因产业升级需搬迁入环保基地引致的矛盾频繁,解决纠纷时应参详当年与政府签订的招商合同。若政府未能履行合同上规定的义务,企业可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黄日荣指出,整体搬迁过于劳民伤财,目前珠三角有为数不少的污水处理基地,如东莞有30多间污水处理厂。但因缺乏统筹规划导致运作情况差异巨大,他建议企业可同政府协商,通过建设污水运输管道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处理设施。“政府亦可加收治污费,再通过企业将成本转嫁至下游产业和终端商品,让全社会给环保埋单。加收费用可补助搬迁企业、更新环保设备和技术。”
林卫智表示,政府应了解企业在产业升级面临的难处并给予扶持和补助,如可在税收、租金、贷款及环保设施补贴等领域给予入驻环保基地的企业优惠。他建议港府可适当拿出部分资金,与广东一起帮助厂址不在香港但实际受益在香港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 本文《东莞港资电镀厂遇转型之痛》来自合航集团官网,欢迎转载.● 链接地址:http://www.hehanggroup.comhttp://www.hehanggroup.com/2310.html